查看原文
其他

莲溪村麒麟队:做好教学与传承,延续“麒麟舞”基因

黄阁新声 黄阁新声
2024-10-16


麒麟舞是黄阁,也是南沙区的一张名片,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黄阁麒麟舞起源于明代,随着国家改革开放,黄阁麒麟舞开始以自娱自乐的形式流传。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,政府开始重视和支持麒麟舞的发展,并开始研究改良麒麟舞,使其更具表演和欣赏价值。2001年黄阁镇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“麒麟之乡”的美誉。



黄阁镇域内的四大古村,莲溪、大井、大塘、东里均有自己的麒麟队,上至七旬老人,下至五六岁的孩童,都深受麒麟文化的熏陶,热爱麒麟文化的黄阁人,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传承人,让麒麟舞在黄阁镇这片土地上不断被发扬光大,创新发展。


他们手持麒麟头,身披彩衣,踩着鼓点,在村头巷尾演绎着一段段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麒麟舞;他们带着麒麟舞到各类舞台与比赛中取得辉煌的成绩与荣誉。


黄阁四大村的麒麟队,各有各的精彩,黄阁新声四大村麒麟队的故事也将迎来最后一期,今天我们先一起走进莲溪村崇乐社麟狮团。




莲溪村


在月岭山脚下的黄阁莲溪村,麒麟文化与当地村民的生活深深交融。

每逢佳节,麒麟舞便成为莲溪村民们庆祝节日的重头戏。大年初一的麒麟团拜,年初四的“开盆口”三月二十三的“妈祖诞”年底的村子汇演……都少不了麒麟舞的出场。


锣鼓一响,麒麟一动,写着吉祥如意、风调雨顺等美好寓意的“玉书”一吐,节日喜庆与祥和的氛围便烘托到了极致。






为村民们献上麒麟舞表演的,是广州南沙莲溪崇乐社麟狮团,据队长麦炽鸿介绍,莲溪村这支麒麟队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,经历了多代人的传承。


老一辈的师傅有市级非遗传承人麦锡南,还有麦达钊、麦耀堂、麦禧、麦沃军等人,师傅们都是自小练习武术,人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。



大概十三、十四岁的时候,麦锡南就跟着本村的师傅开始扎马步,逐步发展到学本地功夫——黄家拳和洪家拳。


学功夫讲究要每日一拳一械。麦锡南介绍学习传统麒麟舞之前必须练好功夫,刀枪剑戟每一样都要学好一套,而光是兵器就有18种。练好功夫后才能开始学习舞麒麟。麒麟舞花样繁多,传统麒麟舞每一个动作都要走一圈,时间又长,最短的也要超过半个小时,所以对体力的要求特别高,练好功夫和锻炼体力是基本。


队内还有师傅特别擅长齐眉棍、三叉戟、单双刀等武术器械,曾在武术比赛中获得荣誉。


莲溪村所使用的麒麟头


随着时代发展,麒麟舞也进行过改良,最明显的是一场舞中“麒麟”的数量多了,动作少了,时长也短了,对体力的要求不像以前那么高,但胜在气势更宏大,更加迎合现代人的审美。




目前莲溪村麒麟队有50多名队员,队内既有90岁高龄的老者,也有10岁左右的孩童。每到周末,在莲溪村的戏台旁,总有队长麦炽鸿进行麒麟舞教学的身影。


莲溪麒麟队队长麦炽鸿(左边)


麦炽鸿自幼便与麒麟舞结缘,6岁开始跟随老一辈师傅学习武术技艺,1999年正式师从麦锡南师傅学习麒麟舞。在他的带领下,队伍多次荣获麒麟舞大赛的各项奖项,还曾担任东湾村、沙仔村等兄弟村的麒麟醒狮教练。



从2013年开始,莲溪村麒麟队便对外招生,只要是热爱麒麟文化的人,不论男女,麦炽鸿都免费传授麒麟舞技艺,在每周五、六晚上组织训练麒麟舞。



麦炽鸿说:“总有人误会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,其实真正热爱的人来学麒麟舞,特别认真刻苦,学习的态度很好,我们教起来也很好教。”


他还介绍道,平常训练时师傅会从基本功开始教学,接着教从“出洞”到“回洞”套路十八式的动作,通常完整的十八式动作大概要教一个多月,但如果要达到上台表演的程度,则需要训练一年半载,日积月累的熟练度与对节拍的敏感度缺一不可。



麦炽鸿带领着莲溪村麒麟队不仅在本村发光发热,还走进校园进行教学,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步伐和节奏,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并喜爱这一传统艺术。此外,他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,带领队伍参加东莞、深圳、中山、佛山等地的比赛和表演。



麦炽鸿及其团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结合现代审美,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麒麟舞创新节目《笑佛戏麒麟》,充分展示了麒麟舞的精髓与魅力。



对于未来,麦炽鸿有着清晰的规划与展望。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队伍规模,多进一些学员。同时,他也希望各地能够多举办麒麟舞比赛,让大家在切磋中互相了解,提升技艺,共同推动麒麟舞的创新与发展,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。






出品|黄阁镇党建工作办公室(宣传)

鸣谢|黄阁镇莲溪崇乐社麟狮团提供部分图文信息

编审|黄阁镇党建工作办公室(宣传)





往期推荐

大塘麒麟队:麒麟舞的“复兴”从这里开始





当麒麟舞遇上嘻哈!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黄阁新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